國民黨立委洪秀柱提案主張凍結「二二八和平基金」三億元,經表決後確定凍結。民進黨立委田秋堇批評,國民黨和馬英九所謂照顧二二八家屬的說法「攏係假!」洪秀柱則說,這筆預算用意不明,可能被用來製造族群對立與分化,有凍結必要。...(自由時報2007.12.21)
首先,一個國家要正常運作,行政、立法、司法之間必需互相協調尊重,動不動拿錢來要脅,是相當無恥的行徑,難怪台灣這八年會原地打轉。其次,「製造族群對立與分化」是個關鍵字,拿這個詞來搪塞也不是新鮮事。林炳炎《保衛大台灣的美援》提到國民黨初據台時,將已民營化的水泥公司,改成公營,其理由是「為外省人留些飯碗」:
在嚴演存的《早年之台灣》頁66有:其時某經濟首長,私函尹仲容,希望此計畫公營,理由是「為外省人留些飯碗」...(P.270)
孤證不成立,有趣的地方在1956/2/25美援會會議記錄,談到美援對小型民營工業貸款審核辦法,讓當時由國防部空降的經濟部長江杓相當不滿:
江杓說:本人在擔任工業委員會召集人以後,才知道有小工業貸款事情...本人感覺貸款辦法不大妥當,曾問起美方為何將這款項交與商業銀行貸款,而不交政府辦理。他們的理由是:1.我們的國家缺少對於發展小工業有興趣而放款的商業銀行。2.當地銀行熟悉當地情形,同時商業銀行在貸款中要陪放20%血本有關,故在審核時比工業委員會的審核要嚴密。
本人站在工業委員會召集人的立場,認為上面講的理由實在欠通:
...2.美方認為工業委員會是由大陸來的人所主持的,審核小工業貸款時,不免要偏袒大陸方面人士。其實工業委員會審查案件,是以計畫為對象,絕無省藉之分。美國人硬要把我們分成大陸人士與台灣人士,實在跡近挑撥...(P272)
意思是說,我可以作,但你不能講,你講了就是「撕裂族群」。所以,「撕裂族群」就是一個關鍵字,當A指控B的說法或行為是「撕裂族群」的時候,就表示A確實作了B所言的行為。
這種案例不勝枚舉,友站曾揭露:
台北市議員莊瑞雄在市議會提出質詢時指出,北市至少有兩個眷村的居民可以不使用專用垃圾袋而且還隨地亂丟垃圾,違反垃圾不落地。影片照片鐵證如山。令人完全無法接受的是郝龍斌竟然以「挑撥族群」反控揭發特權的市議員...(酥餅的BLOG)
將「撕裂族群」發揮光大者,要數趙少康,在煽動「省藉情結」上不遺餘力。從此,省藉情結、撕裂族群就成為民進黨的罩門,因為獨立運動最容易被視作分離主義。事實上,蔣經國容許民進黨組黨,並且以李登輝為接班人,而李登輝的國民黨本土化,提拔黃大洲等本省藉國民黨員,目的就是在淡化台灣即存的族群不平等、不正義;從另個角度看,也是淡化彼此的仇恨、降低衝突風險,以間接保障少部份外省藉的利益。
但是郁慕明、趙少康等人卻無法體會蔣經國的心情,而頻頻操作族群議題,在這種情形下,一開始當然會讓民進黨吃啞巴虧,但是卻也讓不同的資料開始浮上枱面,大家會開始去還原何謂省藉情結?其歷史淵源何在?就像台灣入聯公投引發台灣及中華民國地位之論戰;另一方面,民進黨也可以大方提出省藉議題(雖然我認為這是不智的)。在這種情形下,複數的外省族群不免要蒙上污名。
延申閱讀
吳惠林:以「不肖子定理」 看1998年底的台北市長選戰一、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