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06, 2007

大中至不正

聽聞教育部將拆除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牌匾,我原本想找時間去拍照留念,想不到教育部今天就開始行動,只好寫些文字以留存歷史見證。

教育部預計早上九時就開始進行封館拆牌工程,但由於現場有許多「護牌」民眾,使得教育部遲遲無法進行封館。雙方對峙之下,更發生某立委助選員彭盛露和建國聯盟人士疑似發生口角,情緒失控踩油門向前衝撞對方的宣傳車,最後撞倒一群在旁採訪的攝影記者,造成嚴重傷害(中廣)。我認為,將中正紀念堂予以改名、拆牌,作法程序上有欠周詳,心態殊為可議;而為了保護中正紀念堂,乃將之訂為古蹟,甚至進行護牌運動,乃至釀成流血事件,實在愚蠢、可惡且可憐。

中正紀念堂其實不必要去動它,因為全世界可能很難找到第二座為獨裁者所建立的紀念堂。今天想去遊覽毛澤東、史達林、希特勒等人的紀念建築物,應該相當困難,若是以「全世界唯一獨裁者紀念堂」作號召,應該可以吸引不少觀光客。

其次,當蔣臭頭的銅像被一一斥除,連中正紀念堂都改名了,那麼國民黨作惡多端的證據就無法被隨時指摘,因此建議將中正紀念堂的使用,變成國民黨禍(中)國禍台陳列館,當全世界的遊客來中正紀念堂觀光時,順便瞭解到國民黨是如何造成近代中國及台灣的大災難。

而且,假若改成台灣民主紀念堂及自由廣場,結果蔣臭頭還他‧馬的坐在裡面,這豈不是極為矛盾且荒繆的一件事嗎?

中正紀念堂事件,關鍵點並不在台灣民族主義、中國民族主義、新住民的歷史記憶、既存的歷史事實等等不相干的議題,真正要解決的是「蔣介石是否配得上一座紀念堂」,十年前學生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資料去破除蔣介石神話(包括五本李敖的《蔣介石研究》),要打倒中正廟,為何十年後反而去罵民進黨置換兩座招牌?


2007.03.01 行政院長蘇貞昌暗示應該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2日府院初步結論,決議中正紀念堂改名台灣民主紀念館...(中公報自由時報
2007.03.05 台北市文化局引用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7條,將把中正紀念堂列為暫訂古蹟(ETtoday
2007.11.06 文建會將中正紀念堂列為國定古蹟,主管機關乃為教育部
2007.12.06 教育部進行封館拆牌工程...


不過,我還有機會,因為還有一個建築物叫「國父紀念館」,可孫大砲他即非國父、亦沒啥好紀念的,在台灣有這麼一個建築物實在莫名其妙。(參見:孫文賣國

延申閱讀:

BBC:那天,與蔣友柏談蔣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