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9, 2008

台灣在IHDP及一個中國

全球環境變遷人文面向國際計畫(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HDP)是由UNESCO底下的國際科學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ICSU)及國際社會科學會(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uncil, ISSC)在1960年創設,可說是全球最大的、有關氣候變遷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畫,其計畫主要圍繞在三項主要目標:
1. 尖端研究(cutting edge research)
2. 量能發展與國際科學網絡(capacity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networking)
3. 科學與政策之互動作用(Science policy interaction)

IHDP也是使用國家型式來建立國際研究網絡,分為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NC)及國家聯絡處(National Contact Point, NCP)兩種層級。以2005年公佈的名單,可知道PRC用的名稱是「China (NC)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IHDP, CNC-IHDP"」,譯成中文就是「中國(NC),IHDP中國國家委員會」;而台灣-也就是ROC-用的名稱是「China: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located in Taipei, China "Committee for IHDP in Taipei, China"」,譯成中文就是「中國(位於中國台北中央研究院),台北IHDP委員會」

PRC的IHDP NC成立於2004年8月(科技部新聞),而位於中國台北的聯絡處(甚至不是NCP)則早在1994年就參與IHDP計畫。

會對這件事感到興趣,是因為之前找資料,看到IHDP贊助經費(Funding)圖,裡面中國台北(China Taipei)竟然也可以佔一個小角。剛好最近IHDP網站全面更新,結果變成這樣:

2003年IHDP經費來源圖


2006-2007年IHDP經費來源圖,中國台北不見了


網頁上講得很清楚:「Additionally in 2003, IHDP received national contributions from Austria, China Taipei, Finland, France, the Netherlands, Norway, Sweden and Switzerland. For 2004, Spain has also announced a national contribution to the Secretariat.」,也就是說,2003年中國台北捐了一筆錢給IHDP,而2004年成立的中國國家委員會還來不及捐錢。

當然,我得到的訊息相當有限,不能作過多聯想,畢竟學術是學術,政治是政治!我們不應泛政治化啊~另外,IHDP作為地球系統科學夥伴(Earth System Science Parthnership, ESSP)的一員,其他夥伴像IGBP情形也一樣,但用的分別是China (Beijing)及China (Taipei),可能ROC在IGBP的研究群比較活躍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