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3, 2008

生物多樣性「資源」

在一場跨領域對話中,有理工背景教授提到,他對於「生物多樣性資源」這個詞很好奇,在他理解中,「生物多樣性」代表的意思就是去保護、不受干擾,但是「資源」的意思代表的就是使用,因此兩個名詞放在一起很奇怪。

我們都知道,生物多樣性一般的定義就是:基因、物種、生態系的多樣性,或者再加上地景多樣性,而在環境主義者的傳播之下,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於是基本認知。但是對於生物多樣性的管理,卻有許多方式,以UNESCO的定義,對於生物多樣性的管理取徑至少有兩種:保護(Protection)與保育(Conservation)。

保護的意思是,在自然界中,劃出一塊區域,限制或控制人類的行為,以保護此區域的生物多樣性。

保育的意思是,對自然資源的存續與使用進行管理,使其不僅可滿足此世代人類的福祉,也不妨害下一代對此資源的需求。就此而言,保育可以說等同於明智使用(wise use)或永續利用(sustainable use)。

就1971年國際濕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來講,其條文明訂:the Contracting Parties "shall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their plann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wetlands included in the List, and as far as possible the wise use of wetlands in their territory". (Article 3.1)

就199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BD)來講,其第一條就明訂:The objectives of this Convention, to be pursued in accordance with its relevant provisions, are the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he sustainable use of its components and the fair and equitable sharing of the benefits arising out of the utiliz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Article 1)

在國際環境協商裡,保育與明智使用一直被強調著,因此,1992年世界高峰會上簽署CBD,對某些環境主義者而言,是一項大失敗,因為原本目的是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管理基因的使用與生物安全,最後卻變成:1)生物多樣性成為國家資源;2)基因的使用讓生物多樣性成為高科技議題;3)如何去使用生物多樣性資源。的確,就目前的趨勢而言,CBD最熱門的議題就是:基因資源的取得與利益分享。

保育(conservation)確實有一點妥協的意味,IUCN於1980年出版了世界保育策略(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裡面談到永續發展的基楚:「the overall aim of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nservation of living resources.」並且強調保育策略的三項目標:1)essential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life-support systems must be maintained;2)genetic diversity must be preserved;3)any use of species or ecosystems must be sustainable。

如何去調配其的權重,就需要政治協商了。就國內而言:1)跨領域的對話相當重要,因為人類社會系統與環境系統交織的相當複雜,缺乏科際整合,無法釐清、解決許多問題,這常常需要團隊合作才有辨法達成;2)名詞的釐清相當重要,特別是針對NGOs,經常憑著一股熱情,混用各種名詞,或者望文生義,而不瞭解許多西方的名詞或理論,是有其社會與文化脈絡;3)環境議題的解決,是需要政治協商的,不要以為「環境」也可以不沾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