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02, 2010

獨派論述粗略整理


 2009年1月4日由台灣教授協會舉辨「台灣國家定位論壇」,被稱為是獨派論述的大集合。本次會議之內容經前衛出版社整理成書,於該年12月出版,書名《台灣國家定位論壇》,本文依據該書進行粗略整理,以利理解。

此次會議共邀集11位代表性人物與會,議程分三場進行:第一場,台灣地位歸屬爭議;第二場,台灣現狀與主權獨立的國家;第三場,台灣如何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或正常國家。從議程來看,第一場主要是回溯性地從歷史、法律分析台灣地位之歸屬;第二場則是從政治、法律探討台灣現狀,以及什麼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第三場則從方法上討論台灣如何邁向主權國家或國家正常化。但是從書中呈現的內容來看,會議的進行並未有效地依照此議程來走,整場幾乎是一再地各自表達其立場與論述。但是,俗話說「見面三分情」,經過對話之後,似乎有彼此理解的氣氛,因此這類的研討會還是有持續召開的必要性。

主持人陳儀深為方便理解,暫時將之分為「已經獨立說」與「尚未獨立說」兩大類(參見《台灣國家定位論壇》序。我則將之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國家演化說、獨立建國說、其他類。前兩項呼應陳儀深的分類,之所以不採用陳儀深的分類,是因為某些當事人不讚成將自己劃為其中一類。


國家演化說(已定論、已獨立),主要有陳隆志、許世楷、李鴻禧、姚嘉文、林成蔚。許世楷的「新生國家說」與陳隆志的「國家進化論」是相同的,但陳隆志著力 於法律論述,因此措辭比許世楷穩重些。許、陳兩位皆主張台灣地位在1952年並未被歸屬(地位未定),但是在80年代KMT統治下,台灣人民進行民主化運 動表達了有效的自決,特別是1996年直接民選總統,使台灣演進成為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新生)國家(地位已定);目前台灣的情況是處於不正常狀態,必需透 過政治選舉、公投等行動來改變,例如正名、制憲、參加聯合國(改變中華民國體制)。雖然其「有效自決說」,感覺有點政治口吻,但方便政治行動上的操作。

這一派不僅成員較廣,且較具影響力。DPP應該是採用此派的說法,例如姚嘉文是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撰寫人之一,而林成蔚則代表DPP參與此論壇。雖然此派主張從體制內進行改革,但議會路線只是工具,最終目的仍然是完成體制改革,達成台灣建國,否則這派就不會是台獨之一了。姚嘉文透露:「1999阿扁被提名總統候選人時,他要求DPP處理ROC是什麼東西?他問我若當選總統,要如何處理中華民國這四個字的問題?」很可能阿扁八年總統對台灣及ROC的態度,是DPP黨內定調的;許世楷談到未來台派推出總統候選人時說:「他必需要表示,他出來不是要作ROC體制內的總統,而是要改革這個體制」,由此可知,DPP雖然採用此說,但可能大部份黨員(菁英)都是搭順風車,而不是那麼瞭解其中心思想。


獨立建國說(已定論、未獨立),主要有許慶雄、黃居正、劉重義、陳茂雄。此說其前者的主要衝突點在於,此說認為台灣人參與中華民國體制下的政治行動(特別是選擧),造成台灣地位的改變,使得中華民國有效地統治了台灣。此說主張體制外行動,宣布台灣獨立建國、揚棄中國民國體制。但其中還是有一些差異,就中台關係而言,許慶雄與黃居正認為由於台灣人的參與,造成台灣現狀歸屬於中華民國,由於中華民國只是不被承認的流亡政府,而成為中國叛亂的一省,相對地劉重義與陳茂雄雖沒明言,但應該傾向於台灣不屬於中國。


其他類,有王雲程、沈建德。王雲程提出「佔領與流亡」模型,用來拴釋台灣戰後的地位狀態,認為此地位狀態至今並未改變,因此屬於台灣地位未定論。王雲程與林志昇著重在法律拴釋,但兩人還是有些差別,王雲程努力建構、分析其所建立的模型,而林志昇則致力於法律行動。前面無論是陳隆志等國家演化說或許慶雄等獨立建國說,對於台灣(1952-)及中華民國(1971-)到底是什麼地位,都很難有一系統的法律拴釋,這個空白處剛好是王雲程的著力點。

沈建德應該屬於獨立建國派,但感覺似乎單打獨鬥,他認為戰後台灣並未被交予中國,主張台灣人應自決獨立,方法可藉由公投。沈建德提出他自己的案例,說他用「台灣國臨時政府」申請加入聯合國時,到現在還沒有被退件;有趣的是,主張體制外行動的人士們並沒有附合。


「國家演化說」與「獨立建國說」兩大派的差異主要是行動方法不同,前者主張體制內行動,後者主張體制外行動;另一個差異是前者主張台灣已獨立,後者主張台灣未獨立;就中台關係言,前者主張台灣未屬中,後者的許慶雄、黃居正、傅雲欽(未出席)則主張台灣屬中。後者雖主張體制外行動,但提不出有效的方法,最後仍不免需讚同選舉路線。

若用台灣地位來講,「國家演化說」與「獨立建國說」屬於已定論,而王雲程、林志昇(未出席)屬於未定論。前者認為1952年舊金山和約及台北和約並未將台灣歸屬中國,此主張與「未定論」一致,兩者間的差別在於認為1952年之後台灣地位是否有所改變?後者主張未改變,而前者主張已改變(「國家演化說」主張變成屬台灣「人民」,「獨立建國說」裡的中屬論則主張變成屬中國)

若依我前面所提出的agenda(紅字)來看,「國家演化說」從第一階段(法律、歷史)、第二階段(政治)一直到第三階段(行動方法)都有所論述;王雲程著重在第一階段,逐漸著墨到第二階段;「獨立建國說」則零散在第一與第二階段,同樣對第三階段提不出有效方法。

延伸閱讀
彭明敏、黃昭堂(1995)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台北:玉山社。
Ajin - 台灣大樓
TLP - 台灣國際地位研討會
林炳炎 - 「中華民國流亡台灣60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境」學術研討會
阿扁 - 重新檢討〈台灣前途決議文〉
陳儀深 - 台灣地位論述總整理
陳儀深 - 《台灣國家定位論壇》序--釐清是為了達成目標
雲程 - 「佔領與流亡」模型下台灣地位與運動整合
雲程 - 許慶雄閉幕專題演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