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對分裂國家的思考2

東漢帝國面對如火延燒的黃巾叛亂,漢靈帝於AD 188設置州牧,讓州牧集行政與軍事大權於一身,正式宣告軍閥割據的局面。208年赤壁之戰形成曹、孫、劉三個勢力集團,到了220年曹丕即帝位,建立魏帝國,東漢帝國正式結束,而劉備於221年在成都即帝位,延用漢為國號,剩下孫權在短暫地向魏帝國稱臣之後,於222年自立為帝,國號為吳。三國分裂的局勢,直到280年由司馬氏所建立的晉帝國所統一。若由曹丕稱帝開始算起的話,三國時代大概維持了60年的分裂局面。當然,這三個國家有著不同的國家目標,曹魏帝國以統一華夏區域為目標,蜀漢帝國自認為是繼承東漢帝國,故以消滅曹魏帝國、再興漢室為目標,而孫吳帝國則盤據江東、伺機而動。居於弱勢的蜀、吳沒有聯合起來與魏形成均衡,是造成晉帝國統一的原因。

相較之下,民國建立之後,卻不再有分裂的情形發生,只有官兵捉強盜。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共和體制,首任總統袁世凱於北京建立共和政府;1917年孫文糾合國民黨藉國會議員於廣州成立軍政府,對當時的北京合法政府而言,廣州政府乃是叛亂集團。但是這個叛亂集團最後攻下了南京,而北京的共和政府則人去樓空,1928年6月19日中華民國北京共和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通告北京各國公使派員與南京政府接洽外交,從此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就變成KMT的南京政府,昔日的叛亂集團一躍成為合法政府。

中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失去首都南京,退守重慶,汪精衛在日本的協助下,於南京重新成立中華民國政府,於是一個中華民國出現了兩個政府。蔣介石乃指稱汪精衛的政府乃是日本所扶持的偽政府,也就是說,汪精衛乃是叛亂集團,雖然當時有軸心國幾個國家承認。當然,這個「偽」政府也跟著二次大戰而結束。

雖然二次大戰結束,但是由國民政府所統治的中國區域仍舊處於內戰狀態。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成立人民政府,共和國的體制沒有改變,但政府一換再換,這算是第三次了吧。國民政府最後一任總統李宗仁逃往美國,而KMT的首領蔣介石則在美國的扶持下,逃往台灣,再次成立國民黨的政府,繼承了中華民國的國號。國民黨政府認為他們是依據1947年成立的憲法所組成的政府,因此乃指控中國共產黨為叛亂集團,而於1948年制訂「動員勘亂臨時條款」,也就是要「勘共產黨之亂」是也。這個「動員勘亂臨時條款」到了1991年才被廢止,大概是不好意思再去宣稱一個統治中國99.99%領土的人民政府為叛亂集團了吧!(當然,主要還是台澎居民要求民主化的結果)

雖然流亡台北的蔣介石集團政府不再勘共產黨之亂,但是仍然拒絕承認北京政府是一個合法的政府;而成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北京人民政府,也依然將蔣介石集團視為叛亂集團。也就是說,同時有兩個政府宣稱他自己才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而對方則是叛亂集團。(有趣的是,當時KMT政府指控汪精衛政府是日本扶持的偽政府,而今天KMT政府則也被指控是美國所扶持的偽政府。

跟三國時代比較起來,三國時代同時出現三個國家,但是民國以來的中國,則只能有一個合法政府,其餘的皆是叛匪。也就是說,三國時代,在華夏區域,成立了三個國家;而在這個時代,雖然事實上有兩個政府,但雙方都不承認對方的身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