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附近麵店吃晚餐,遇到一隻流浪狗在我身邊徘徊,此犬體型頗為壯碩,相貌忠厚老實。這時走來一位婦女,懷中抱著一隻小西施,西施一看到這隻大型流浪狗,立即猛吠,狀欲嗜之而後快。婦人對著小西施說:「大狗狗會咬你喔~」,然後抱著小西施對著這隻大流浪狗說:「咬他!咬他!」。這隻流浪狗不知是被小西施嚇到,或者是畏懼婦人,因此逃之夭夭。古有明訓:此乃「狗仗人勢」耳。我因此又想到幾則與「犬」有關的故事,乃列之於後。
二
學生時代,在校外租屋,同學每天都相約到附近自助餐吃午餐,每次下樓時,一樓都栓著一隻中型土狗,這隻土狗一看到我們幾個窮學生,必定張牙裂嘴猛吠,同樣狀欲嗜之而後快。我們當然也只能對著這隻被栓住的狗說:「咬不到,咬不到」
有一天,下樓時沒看到這隻看門狗。走到自助餐附近,卻看到他朝我們走來,而且興奮地猛搖尾巴,連我們吃飯時,也一直巴在旁邊不肯離去,渴望我們丟幾塊肉骨頭。我頭上突然亮起一顆燈炮:是了!此乃「喪家之犬」耳!不由地讚嘆古人形容之貼切。
三
狗其實真是人類的最佳益友,就中國古代而言,狗就擔任打獵、捕鼠、食物三大功能。
《呂氏春秋.士容論》: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鄰畜之數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後足,狗乃取鼠。
這則故事明確告訴我們,上等良犬是用來打獵抓獐麋豕鹿的,次等的犬則是用來抓老鼠。然狗對人來講,都是正面的評價。三國時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人,被稱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皆為美譽。
至於拿狗來當食物,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殺狗的名人裡,就有聶政、高漸離、樊噌等人。那個時候殺狗當然不是為了準備奧運,而是為了美食耳。
四
有人以動物農莊來形容政治界與社會現況,十分寫實。觀察這幾年台灣社會,何嘗不是上演著「人仗狗勢」、「喪家犬」等戲碼;只要您不被當人看,即使貴為總統,依然要被「棒打落水狗」矣。您看鷹犬爪牙四處捕獵,喪家、落水者仆地祈饒、沒命奔逃,何處得仗義之屠狗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