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附近麵店吃晚餐,遇到一隻流浪狗在我身邊徘徊,此犬體型頗為壯碩,相貌忠厚老實。這時走來一位婦女,懷中抱著一隻小西施,西施一看到這隻大型流浪狗,立即猛吠,狀欲嗜之而後快。婦人對著小西施說:「大狗狗會咬你喔~」,然後抱著小西施對著這隻大流浪狗說:「咬他!咬他!」。這隻流浪狗不知是被小西施嚇到,或者是畏懼婦人,因此逃之夭夭。古有明訓:此乃「狗仗人勢」耳。我因此又想到幾則與「犬」有關的故事,乃列之於後。
二
學生時代,在校外租屋,同學每天都相約到附近自助餐吃午餐,每次下樓時,一樓都栓著一隻中型土狗,這隻土狗一看到我們幾個窮學生,必定張牙裂嘴猛吠,同樣狀欲嗜之而後快。我們當然也只能對著這隻被栓住的狗說:「咬不到,咬不到」
有一天,下樓時沒看到這隻看門狗。走到自助餐附近,卻看到他朝我們走來,而且興奮地猛搖尾巴,連我們吃飯時,也一直巴在旁邊不肯離去,渴望我們丟幾塊肉骨頭。我頭上突然亮起一顆燈炮:是了!此乃「喪家之犬」耳!不由地讚嘆古人形容之貼切。
三
狗其實真是人類的最佳益友,就中國古代而言,狗就擔任打獵、捕鼠、食物三大功能。
《呂氏春秋.士容論》: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鄰畜之數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後足,狗乃取鼠。
這則故事明確告訴我們,上等良犬是用來打獵抓獐麋豕鹿的,次等的犬則是用來抓老鼠。然狗對人來講,都是正面的評價。三國時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人,被稱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皆為美譽。
至於拿狗來當食物,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殺狗的名人裡,就有聶政、高漸離、樊噌等人。那個時候殺狗當然不是為了準備奧運,而是為了美食耳。
四
有人以動物農莊來形容政治界與社會現況,十分寫實。觀察這幾年台灣社會,何嘗不是上演著「人仗狗勢」、「喪家犬」等戲碼;只要您不被當人看,即使貴為總統,依然要被「棒打落水狗」矣。您看鷹犬爪牙四處捕獵,喪家、落水者仆地祈饒、沒命奔逃,何處得仗義之屠狗輩?
Sunday, April 27, 2008
Sunday, April 20, 2008
華人世界
晚上看新聞時,發現兩則新聞。一則是「華人怒吼」,針對CNN時事論壇裡,Jack Cafferty評論「我認為他們這五十年來基本上同樣是那群暴力流氓(I think they're basically the same bunch of goons and thugs they've been for the last 50 years.)」,因此全世界「華人」紛紛向CNN發動示威。另一則是DPP檢討大會,管碧玲向媒體表示,「有與會學者提出,台灣對國家認同問題已有相當成績,建議不要再對國家認同問題敵我矛盾,國際上應以台灣是華人世界唯一的民主政權作論述」(中央社,2008.04.19),也就是重新定義台灣。我個人有一個小小疑問,何謂「華人世界」?
新加坡算不算「華人世界」?據說新加坡國內除了「華人」,還有馬來西亞人、印度人等他族裔公民,那麼這些人在新加坡這個「華人世界」裡算是什麼?
台灣算不算「華人世界」?據說台灣的原住民各族,屬於南島語系,這些人在台灣這個「華人世界」裡算是什麼?而陸續會加入的新移民(一般所說的外藉新娘)也必需變成華人?
全世界各國國內有許多「唐人街(China Town)」,這些社區算不算「華人世界」?那麼他們跟他們所效忠的國家算是什麼關係?
「華人世界」裡的「華人」,定義的標準是血緣?語言?文化?可是不僅是新加坡、台灣,甚至「華人世界」裡的龍頭老大-中國,他們內部都是多種族、多語言、多文化的,那麼為何要用「華人世界」?而不用國藉來稱呼?以美國來說,無論是希拉蕊或歐巴馬,都是說自己是美國(藉)人,而不會說美國是「撒克遜社會」或「亞利安世界」。
基本上,「華人世界」指的就是「漢人世界」。「華人世界」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就等同於納粹的「亞利安人」,是一種「種族主義」式的民族主義,也就是將其他少數族裔「融合」到「漢族」裡面,而非各族群和諧共處。
我們好不容易進步到用地域來稱呼:台灣、金門、馬祖、澎湖,而今天又要退回到用種族主義來稱呼?
二
上課時,有原住民引孫大川教授的說法,表示一般將台灣分為四大族群是錯的,原住民有許多族群,怎能一概歸為一族;而且,在原住民的看法裡,閩南、客家及外省人,根本都是漢人。
我的想法是,閩南與客家也不一定就是漢人啊,搞不好某些閩南與客家,在基因上還比較接近原住民(平埔族)
三
Benedict Anderson曾經講到一個故事,他在耶魯教授民族主義時,請班上每個同學陳述他們的民族認同(national identity),其中有三位同學,就臉孔與膚色而言,在他看來就是中國人(Chinese),可是這三位同學的答案,讓Benedict及班上其他同學大為吃驚。
第一位同學是來自美國西岸的美國人,他明確地說他是中國人(Chinese),即使他在美國出生,且從未到過中國。
第二位靜靜地說,他試著成為台灣人(trying to be Taiwanese)。他來自於1949年追隨CKS來到台灣的KMT的家庭,但是在台灣出生,因此他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Chinese)。
第三位則很生氣地說,我是新加坡人(Singaporean)!我受夠了美國人總認為我是中國人(Chinese),我並不是!
Benedict Anderson說,結果只有那位美國人是中國人。
我好奇的是,Chinese可以譯為中國人,是否也常被譯為華人?
新加坡算不算「華人世界」?據說新加坡國內除了「華人」,還有馬來西亞人、印度人等他族裔公民,那麼這些人在新加坡這個「華人世界」裡算是什麼?
台灣算不算「華人世界」?據說台灣的原住民各族,屬於南島語系,這些人在台灣這個「華人世界」裡算是什麼?而陸續會加入的新移民(一般所說的外藉新娘)也必需變成華人?
全世界各國國內有許多「唐人街(China Town)」,這些社區算不算「華人世界」?那麼他們跟他們所效忠的國家算是什麼關係?
「華人世界」裡的「華人」,定義的標準是血緣?語言?文化?可是不僅是新加坡、台灣,甚至「華人世界」裡的龍頭老大-中國,他們內部都是多種族、多語言、多文化的,那麼為何要用「華人世界」?而不用國藉來稱呼?以美國來說,無論是希拉蕊或歐巴馬,都是說自己是美國(藉)人,而不會說美國是「撒克遜社會」或「亞利安世界」。
基本上,「華人世界」指的就是「漢人世界」。「華人世界」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就等同於納粹的「亞利安人」,是一種「種族主義」式的民族主義,也就是將其他少數族裔「融合」到「漢族」裡面,而非各族群和諧共處。
我們好不容易進步到用地域來稱呼:台灣、金門、馬祖、澎湖,而今天又要退回到用種族主義來稱呼?
二
上課時,有原住民引孫大川教授的說法,表示一般將台灣分為四大族群是錯的,原住民有許多族群,怎能一概歸為一族;而且,在原住民的看法裡,閩南、客家及外省人,根本都是漢人。
我的想法是,閩南與客家也不一定就是漢人啊,搞不好某些閩南與客家,在基因上還比較接近原住民(平埔族)
三
Benedict Anderson曾經講到一個故事,他在耶魯教授民族主義時,請班上每個同學陳述他們的民族認同(national identity),其中有三位同學,就臉孔與膚色而言,在他看來就是中國人(Chinese),可是這三位同學的答案,讓Benedict及班上其他同學大為吃驚。
第一位同學是來自美國西岸的美國人,他明確地說他是中國人(Chinese),即使他在美國出生,且從未到過中國。
第二位靜靜地說,他試著成為台灣人(trying to be Taiwanese)。他來自於1949年追隨CKS來到台灣的KMT的家庭,但是在台灣出生,因此他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Chinese)。
第三位則很生氣地說,我是新加坡人(Singaporean)!我受夠了美國人總認為我是中國人(Chinese),我並不是!
Benedict Anderson說,結果只有那位美國人是中國人。
我好奇的是,Chinese可以譯為中國人,是否也常被譯為華人?
Saturday, April 19, 2008
誌台灣主權地位國際研討會
由台灣智庫與台灣國際法學會合辨「台灣主權地位國際研討會」,分別就國際法、歷史及國際政治三個角度,檢視台灣地位爭議。
Keynote Speech
李鴻禧主持,請到前UN人權委員會主席安藤仁介。安藤並未就其專長發表意見,而是從國際法、歷史及國際政治拋出一些議題。他除了依據政大陳文賢教授所提供的書藉來簡介台灣主權地位的歷史之外,大致講到了以下幾點:
1. 開羅宣言講到台澎問題時,用「偷竊」兩字,但日本是與中國(清帝國)正式簽約取得台澎的。SFPT日本放棄對台澎的權利要求,但未言及交給誰接管。
2. 國際法上對國家的四項定義,前三項講的是國內事務,第四項講的是國際事務,也就是獨立不受干涉地行使外交。
3. 蔣介石播遷到台澎金馬,金馬原本就是中國領土,那麼對台澎而言,算不算是侵略行為?228事件台灣人被殺害,以及實施戒嚴,對台灣人是不公平的。
4. 1972中日聯合聲明裡,日本承認(recognize)PRC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僅瞭解(acknowledge)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對於後者,讓周恩來大為不快。(案:1972年周恩來之所以不快,因為他知道「承認」跟「瞭解」的差異,以及台灣的主權並不屬於中國;因此1972年的PRC應該也清楚西方國家的遊戲規則,所以將蔣介石逐出UN,並非運氣,而是實力)
5. 安藤最後提到住民自決(Self-Determination)。他先問,所謂「住民」,指的是哪一群人?然後安藤舉了許多個例子,包括剛果的Katanga、奈及利亞的Biafra、福克蘭群島、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等。他強調,外部自決(external self-determination)必需某國內部存在明顯壓迫,外國勢力才會介入,否則不會成功。例如西巴基斯坦壓迫東巴基斯坦時,印度介入,乃成立孟加拉;塞爾維亞壓迫科索沃,UN乃介入。
安藤在最後的圓桌討論時簡短指出:住民自決分外部自決權跟內部自決權。外部自決是從某個國家分離出來,以剛果共和國而言,他從比利時獨立出來時,已經用過一次了,剛果已經成為國家(nation state),因此南部的Katanga訴緒外部自決時,若UN介入,便是干涉內政,是故Katanga必需使用內部自決。安藤建議台灣應該訴諸內部自決權,而非外部自決。(案:why?外部自決只能用一次,但台灣還未用過啊?是因為混入了CKS難民的關係嗎?)
安藤在圓桌討論時也重申,國際人權宣言主張,專制與民主的差別就在於選擇的權利,當國家沒有顧及人民的選擇權,則人民有權選擇不要這個國家。
開放討論時,有聽眾援引安藤本人的著作,請問CKS依麥克阿瑟命令佔領台灣之程序問題。有白人回應,CKS若在中國大陸就被擊潰,則美國勢必進駐台澎,則中共將會以帝國殖民為由而攻打台灣。因此由CKS政權駐台,反而避免了這個戰爭危機。(案:則CKS政權亦只是US擺在前面的魁儡囉!另外,因為有CKS,故戰爭發生在金門)
安藤則回應: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都有將台澎交還中國的「意圖」,只是SFPT沒有實行;無論如何,CKS已經進駐台灣了,而且同盟國也都沒有制止。現在講台灣,講的是地理名稱;台灣受到中國壓迫,也是有好處,人民才會努力去找到自我。台灣的解決方案,必需要有國際的參與,而且不能有損國際間的和諧。
Session I. Persp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Law
黃昭堂主持,講者為李相冕、Thomas Grant,與談人為姜皇池、廖福特。
李相冕認為,要有停戰態勢,才會有停戰協議,目前仍然看不出來台海之間有停戰態勢,因此台海之間還是處於內戰狀態。戰爭狀態也有好處,人民才會去堅持雙方的位置。台灣必需承認中國很大,大小國的談判,大國會訴諸政治,小國必需訴諸法律。
Thomas Grant認為台灣面對的問題是:1)台灣本身對自己的定位目前仍相當膜糊;2)PRC在國際上不斷宣稱擁有台灣主權;3)國際社會並未明確地拒絕PRC的宣稱。亞銀的方式是「一國兩席」,也就是China以及Taipei, China,這種方式讓台灣也得以參與國際組織,但也必需付出代價(案:Chinese Taiper意指「中屬台北」,而非內銷用的「中華台北」)。就自決權而言,EU議會用的字句是people in Taiwan,而非people of Taiwan,避免了民族自決的解釋;但台灣被日本殖民了50年,可否擁有外部自決權?另外,國際上認為台灣海峽,是一條「國際界線」。(案:Grant一直不瞭解,為何ROC是流亡政府?)
有人問到,獨立宣言有固定的型式與程序嗎?陳水扁總統以台灣之名申請加入UN以及昨天的新聞稿不算嗎?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必需經過國會(或公投)的程序。
Session II.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黃宗樂主持,講者為淺田正彥、蕭欣義,與談人為陳文賢、邱垂亮。
淺田正彥表示,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都有將台澎交還中國的「意圖」,只是SFPT沒有實行。關於台灣加入UN議題,淺田認為,由於許多國際組織的姿格是必需具備UN會員身份,因此加入UN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加入其他國際組織,而非僅僅為了主權地位。
邱垂亮表示,在法理上,台灣的主權尚未確定,但是台灣自1996年以來歷經數次民主選擇,包括四次總統大選,這也是一種主權的表示;另外,應該以人民為主體,除了國家主權,也有人民主權,台灣主權應該屬於居住於此的人民。
蕭欣義則援引歷史資料,證明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
Session III.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Perspectives
蕭新煌主持,講者為Stephen Yates、Paul Monk,與談人為賴怡忠、羅致政。
Stephen Yates表示美國是多元政治,民眾、企業、議員等等,都會根據不同的資訊與利益,而決定他們對台灣主權地位的判斷。
Paul Monk則認為,應該試著從中國的角度去瞭解中國。除了訴諸法律、道德之外,還要找出自己的戰略位置,例如民主自由。
End
台灣主權(甚至ROC地位)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就像一個人應該去確定我的身份、我是誰,但是準總統及其團隊全程缺席。其次,整個聽下來的感覺,台灣派出來的講者,有比較弱一些。我覺得,1)應該秉持學習的態度,讓有深厚學養與實務經驗的外國學者來「上課」,然後台灣方面的學者問問題,可能收獲會比較多一些;2)應該有side event,或小型round table,針對前一場內容進行討論。
P.S. 會議規則以中文及英文為正式語言,但除了黃昭堂、沈建德全程用台語之外,其他都是用英文。另外,林佳龍主持風範表現的可圈可點。
延伸閱讀:
雲程:佔領法的專家:安藤仁介(2008.04.16)
Keynote Speech
李鴻禧主持,請到前UN人權委員會主席安藤仁介。安藤並未就其專長發表意見,而是從國際法、歷史及國際政治拋出一些議題。他除了依據政大陳文賢教授所提供的書藉來簡介台灣主權地位的歷史之外,大致講到了以下幾點:
1. 開羅宣言講到台澎問題時,用「偷竊」兩字,但日本是與中國(清帝國)正式簽約取得台澎的。SFPT日本放棄對台澎的權利要求,但未言及交給誰接管。
2. 國際法上對國家的四項定義,前三項講的是國內事務,第四項講的是國際事務,也就是獨立不受干涉地行使外交。
3. 蔣介石播遷到台澎金馬,金馬原本就是中國領土,那麼對台澎而言,算不算是侵略行為?228事件台灣人被殺害,以及實施戒嚴,對台灣人是不公平的。
4. 1972中日聯合聲明裡,日本承認(recognize)PRC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僅瞭解(acknowledge)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對於後者,讓周恩來大為不快。(案:1972年周恩來之所以不快,因為他知道「承認」跟「瞭解」的差異,以及台灣的主權並不屬於中國;因此1972年的PRC應該也清楚西方國家的遊戲規則,所以將蔣介石逐出UN,並非運氣,而是實力)
5. 安藤最後提到住民自決(Self-Determination)。他先問,所謂「住民」,指的是哪一群人?然後安藤舉了許多個例子,包括剛果的Katanga、奈及利亞的Biafra、福克蘭群島、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等。他強調,外部自決(external self-determination)必需某國內部存在明顯壓迫,外國勢力才會介入,否則不會成功。例如西巴基斯坦壓迫東巴基斯坦時,印度介入,乃成立孟加拉;塞爾維亞壓迫科索沃,UN乃介入。
安藤在最後的圓桌討論時簡短指出:住民自決分外部自決權跟內部自決權。外部自決是從某個國家分離出來,以剛果共和國而言,他從比利時獨立出來時,已經用過一次了,剛果已經成為國家(nation state),因此南部的Katanga訴緒外部自決時,若UN介入,便是干涉內政,是故Katanga必需使用內部自決。安藤建議台灣應該訴諸內部自決權,而非外部自決。(案:why?外部自決只能用一次,但台灣還未用過啊?是因為混入了CKS難民的關係嗎?)
安藤在圓桌討論時也重申,國際人權宣言主張,專制與民主的差別就在於選擇的權利,當國家沒有顧及人民的選擇權,則人民有權選擇不要這個國家。
開放討論時,有聽眾援引安藤本人的著作,請問CKS依麥克阿瑟命令佔領台灣之程序問題。有白人回應,CKS若在中國大陸就被擊潰,則美國勢必進駐台澎,則中共將會以帝國殖民為由而攻打台灣。因此由CKS政權駐台,反而避免了這個戰爭危機。(案:則CKS政權亦只是US擺在前面的魁儡囉!另外,因為有CKS,故戰爭發生在金門)
安藤則回應: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都有將台澎交還中國的「意圖」,只是SFPT沒有實行;無論如何,CKS已經進駐台灣了,而且同盟國也都沒有制止。現在講台灣,講的是地理名稱;台灣受到中國壓迫,也是有好處,人民才會努力去找到自我。台灣的解決方案,必需要有國際的參與,而且不能有損國際間的和諧。
Session I. Persp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Law
黃昭堂主持,講者為李相冕、Thomas Grant,與談人為姜皇池、廖福特。
李相冕認為,要有停戰態勢,才會有停戰協議,目前仍然看不出來台海之間有停戰態勢,因此台海之間還是處於內戰狀態。戰爭狀態也有好處,人民才會去堅持雙方的位置。台灣必需承認中國很大,大小國的談判,大國會訴諸政治,小國必需訴諸法律。
Thomas Grant認為台灣面對的問題是:1)台灣本身對自己的定位目前仍相當膜糊;2)PRC在國際上不斷宣稱擁有台灣主權;3)國際社會並未明確地拒絕PRC的宣稱。亞銀的方式是「一國兩席」,也就是China以及Taipei, China,這種方式讓台灣也得以參與國際組織,但也必需付出代價(案:Chinese Taiper意指「中屬台北」,而非內銷用的「中華台北」)。就自決權而言,EU議會用的字句是people in Taiwan,而非people of Taiwan,避免了民族自決的解釋;但台灣被日本殖民了50年,可否擁有外部自決權?另外,國際上認為台灣海峽,是一條「國際界線」。(案:Grant一直不瞭解,為何ROC是流亡政府?)
有人問到,獨立宣言有固定的型式與程序嗎?陳水扁總統以台灣之名申請加入UN以及昨天的新聞稿不算嗎?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必需經過國會(或公投)的程序。
Session II.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黃宗樂主持,講者為淺田正彥、蕭欣義,與談人為陳文賢、邱垂亮。
淺田正彥表示,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都有將台澎交還中國的「意圖」,只是SFPT沒有實行。關於台灣加入UN議題,淺田認為,由於許多國際組織的姿格是必需具備UN會員身份,因此加入UN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加入其他國際組織,而非僅僅為了主權地位。
邱垂亮表示,在法理上,台灣的主權尚未確定,但是台灣自1996年以來歷經數次民主選擇,包括四次總統大選,這也是一種主權的表示;另外,應該以人民為主體,除了國家主權,也有人民主權,台灣主權應該屬於居住於此的人民。
蕭欣義則援引歷史資料,證明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
Session III.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Perspectives
蕭新煌主持,講者為Stephen Yates、Paul Monk,與談人為賴怡忠、羅致政。
Stephen Yates表示美國是多元政治,民眾、企業、議員等等,都會根據不同的資訊與利益,而決定他們對台灣主權地位的判斷。
Paul Monk則認為,應該試著從中國的角度去瞭解中國。除了訴諸法律、道德之外,還要找出自己的戰略位置,例如民主自由。
End
台灣主權(甚至ROC地位)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就像一個人應該去確定我的身份、我是誰,但是準總統及其團隊全程缺席。其次,整個聽下來的感覺,台灣派出來的講者,有比較弱一些。我覺得,1)應該秉持學習的態度,讓有深厚學養與實務經驗的外國學者來「上課」,然後台灣方面的學者問問題,可能收獲會比較多一些;2)應該有side event,或小型round table,針對前一場內容進行討論。
P.S. 會議規則以中文及英文為正式語言,但除了黃昭堂、沈建德全程用台語之外,其他都是用英文。另外,林佳龍主持風範表現的可圈可點。
延伸閱讀:
雲程:佔領法的專家:安藤仁介(2008.04.16)
Thursday, April 10, 2008
The Mist

改編自美國恐怖驚悚大師Stephen King的著名小說,故事描寫一場大風雪令小鎮電子中斷,鎮民湧至鎮上超級市場購買生活必需品,接著則是有人發現濃霧中有奇怪的生物...在恐懼與猜疑中,人性、信任與文明體系逐漸崩潰。
這本小說/電影與文學名著《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相當類似,講的是人類純真與文明的墮落。
據說,原著小說在車子駛向迷霧就結束了,我個人也覺得後面那個自殺的橋段,有點畫蛇添足。
Amanda: I can’t accept that. People are basically good, decent. My god, David, we’re a civilized society.
David: Sure, as long as the machines are working and you can dial 911. But you take those things away, you throw people in the dark, you scare the shit out of them. No more rules, you’ll see how primitive they get.
在恐懼之中,大家只能在神婆那裡求得慰藉,並且用暴力來求得一絲希望。
從這部片子,我們還可以深思,原著作者似乎是在表達,西方社會的文明是如此先進,但是其實他們的社會體系仍然十分脆弱,可能因為莫名的恐懼就崩解了。反過來看,那麼我們的社會呢??我們似乎連最基本的社會秩序、價值體系都尚未建立吧!
另外,有兩個場面剛好又可以作個比較:
阿兵哥被當作祭品,大家暴力相向,發洩心裡的恐懼,並且用刀連刺幾刀之後,把阿兵哥丟到屋外,試圖作為怪物的祭品,期望怪物不會再進來攻擊大家。
另一段則是當男主角要帶著幾個人衝出屋外時,被神婆逮著了,神婆指揮大家要捉住這幾個叛徒,甚至指名要捉住男主角的小孩及保護小孩的Amanda。就在這急迫的當兒,男主角這邊有人開了二槍,將神婆擊斃。有趣的地方就在這個時候,神婆那邊有女人高喊:murder!!
為了化解無名的恐懼而殺人,是不算殺人的!!
這個時候,我竟然想到歹命的阿扁總統~~
延申閱讀:
網絡暴民:回到矇昧野蠻 - 霧地異煞(2008.03.05)
貓吉拉:中國年看港片「丐世英雄」(2008.02.13)
野侍の陣:風雲中觀自在(2008.01.14)
Thursday, April 03, 2008
台灣囝仔公
康熙年間,北槺榔山有一位牧童,每天在山裡放牛,死後葬在此山,因為地理精華而成神,人稱囝仔公(騎牛囝仔)。而囝仔公的所在地,就是今天台南縣南鯤鯓代天府。
嘉慶年間,李、池、吳、朱、范5位王爺(五府千歲)從唐山渡海來台,於南鯤鯓沙汕建廟。據說此廟在地理風水上屬於「浮水金獅活穴」,擁有白槺榔樹、白馬鞍藤頭、烏金石三件寶物,具有防止海水倒灌、山洪的侵襲、保持水土和轉海水為淡水的功用。後來白槺榔樹被砍,烏金石、白馬鞍藤頭相繼被盜,南鯤鯓的地理風水盡遭破壞,沙汕及五府千歲即將為海水所吞沒,因此決定遷廟。
五府千歲經過卜卦,發現北槺榔山乃「虎穴」,決定遷往該地;但北槺榔山虎穴本就是囝仔公的所在地,雙方乃大戰不休,僵持不下。後來赤山嚴佛祖知道這件事,就請天上聖母和保生大帝出面協調,雙方訂下契約:1)五王代囝仔公建小廟;2)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3)有福同享,光大南鯤鯓香火。也就是說,此虎穴正式為五府千歲所有,因此乃蓋大廟,再於廟後方為囝仔公蓋一小廟;據說老信徒在拜完大廟,都會到小廟「順便」拜囝仔公呢。
我怎麼感覺,囝仔公被擺了一道耶~~天上聖母、保生大帝與五府千歲原本就是同一族群的,怎幾個大人合力起來欺騙不懂江湖險惡的騎牛囝仔啊!!
囝仔公可能是平埔族的信仰,而五府千歲則是漢人的信仰,文化帝國主義老早就上演了。這大概是中國統戰陰謀的神話版吧~有興趣的人或許可以研究看看。
P.S. 鯤鯓或海翁,都是指鯨魚。據說台灣海峽在當時可以看到許多鯨魚,而台江內海又稱海翁窟。台南海岸有許多沙汕,遠遠看過去就像鯨魚的背部,因此稱這些沙汕為鯤鯓。
在兒童節前夕,突然想起這個故事。
嘉慶年間,李、池、吳、朱、范5位王爺(五府千歲)從唐山渡海來台,於南鯤鯓沙汕建廟。據說此廟在地理風水上屬於「浮水金獅活穴」,擁有白槺榔樹、白馬鞍藤頭、烏金石三件寶物,具有防止海水倒灌、山洪的侵襲、保持水土和轉海水為淡水的功用。後來白槺榔樹被砍,烏金石、白馬鞍藤頭相繼被盜,南鯤鯓的地理風水盡遭破壞,沙汕及五府千歲即將為海水所吞沒,因此決定遷廟。
五府千歲經過卜卦,發現北槺榔山乃「虎穴」,決定遷往該地;但北槺榔山虎穴本就是囝仔公的所在地,雙方乃大戰不休,僵持不下。後來赤山嚴佛祖知道這件事,就請天上聖母和保生大帝出面協調,雙方訂下契約:1)五王代囝仔公建小廟;2)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3)有福同享,光大南鯤鯓香火。也就是說,此虎穴正式為五府千歲所有,因此乃蓋大廟,再於廟後方為囝仔公蓋一小廟;據說老信徒在拜完大廟,都會到小廟「順便」拜囝仔公呢。
我怎麼感覺,囝仔公被擺了一道耶~~天上聖母、保生大帝與五府千歲原本就是同一族群的,怎幾個大人合力起來欺騙不懂江湖險惡的騎牛囝仔啊!!
囝仔公可能是平埔族的信仰,而五府千歲則是漢人的信仰,文化帝國主義老早就上演了。這大概是中國統戰陰謀的神話版吧~有興趣的人或許可以研究看看。
P.S. 鯤鯓或海翁,都是指鯨魚。據說台灣海峽在當時可以看到許多鯨魚,而台江內海又稱海翁窟。台南海岸有許多沙汕,遠遠看過去就像鯨魚的背部,因此稱這些沙汕為鯤鯓。
在兒童節前夕,突然想起這個故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