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6, 2007

915帝國之眼

2007年9月15日民進黨於高雄舉行台灣加入聯合國大遊行,國民黨則於台中舉行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大遊行。我在高雄走完全程後,回家看電視轉播,發現泛藍的賣點是,讓國民黨要角馬英九、蕭萬長、吳伯雄等都穿上藍白拖、載上斗笠帶領遊行。國民黨的想法是,這種「台客」打扮,比較能夠抓住台灣人的心。

圖片來源:藍白拖遊行 馬英九捲褲管超台

一,馬英九等人藍白拖及斗笠的打扮,正是「帝國之眼」的象徵,在殖民者眼中,被殖民者就是這種形象,或許更精確地說,下港人就是這種形象。馬英九的打扮會碰到兩個問題:

首先,對台灣人的污名化。斗笠及藍白拖對台灣人而言並沒有雅俗之別,但在他們眼中卻是低俗的象徵,然後再將之符號化,借用來再現其對台灣人的想象,就如同他們濫用「台客」符號。從台客到藍白拖,有愈來愈Kuso的傾向。

其次,泛藍貴族,對台灣人而言,愈來愈像是外國人。為了迎合「台灣」潮流,馬英九等人不斷地學習更有台灣味,也營造一股親民的形象。然而這類「在地化」的舉動,恐怕很難得到預期效果,一個是因為泛藍貴族本來就不是這種「台灣牛」的形象;另一個是因為,這種打扮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普徧,我在南部,看到許多年輕人穿的是德國拖鞋,下港人的生活,已經跟他們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就像我親戚公司來了一位英國工程師,他以為台灣到處是霍亂,因此前一個禮拜只敢喝可樂度日)。

載斗笠,馬英九並非第一個,例如林義雄的反核苦行、生態學會的環台苦行,都有載斗笠,但為什麼他們給人的感受就是「台灣牛」的形象?是我對泛藍貴族有偏見嗎?比較日治時代跟國民黨時代台灣人的生活,在我的眼中,馬英九集團本身確實就是他們眼中那種低俗的藍白拖(蘇東坡與佛印的對話)

二,用「帝國之眼」來討論泛藍貴族的舉動,還是有相當多的缺陷。1945年中華民國統治者來到台灣時,在被統治者的眼中,這批祖國王師,實在落後到極點。在屠殺菁英、弱智化教育、族群特權等制度之下,曾幾何時,台灣人竟然變成落後的一群?這種落後並非僅僅是被污名化,落後的台灣人確實存在,看看我們四週,粗俗、不衛生、不守秩序等,這些人也是台灣人。這種文化的鉅變相當奇怪,但很少人研究,台灣人如何從文明轉變成落後。

圖片來源:915入聯公投

三,馬英九等人「在地化」的舉動,是大勢所趨,但是對國民黨並不一定有利。講台語、客語,載斗笠,言必稱「台灣」,會讓民眾在空間想象對台灣的認同更加濃厚。在地化或者本土化,此刻在台灣是強化民族認同,其效果不同於東晉江左夷吾王導吸納在地士紳力量,王導的精神在於鞏固司馬氏統治,如果國民黨在1945就學習王導吸納台灣士紳,或許就不一樣了,但時機已經過去了。(就如同2000年大選,國民黨提昇成民主政黨的時機已經過去了)

國民黨能夠作的,就是在agenda setting上比民進黨先一步強調社會意識,例如弱勢族群、環境保護、福利國家、教育等等,讓民進黨只能停留在族群意識裡面。因為雖然據統計有七成以上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但是將國家認同的重要性擺在第一順位的,畢竟不多,大部份民眾還是較關心清廉、生活、環境、經濟問題。但是我很懷疑,國民黨能夠向社會意識前進嗎?若是能的話,那我就得重新去認識國民黨了。

參考資料
中國網(2007.08.10):藍推網站電臺...取名趕羚羊之聲
趕羚羊之聲:趕羚羊 草枝擺,轉自sihankun的音樂轉播台
ETtoday(2007.10.04):拚總統/「他馬的、就是愛台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