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8, 2007

民風

向來日本人就是接受良好團體訓練的民族,因此碰到這種場面,他們就立刻組織自治會,設法相互扶助,並且極力照顧遣送回國的伙伴。那些曾經與我共事的日本記者們率先垂範,購買貨車,成為一個團體而像苦力般地工作著。在街上看到他們頭纏白布賣力工作的樣子,實在顯得悲壯極了。

住在這個市營住宅區的貧民最先被遣送回國,但是當他們要離開的時候,實行所謂「要離開的鳥兒不弄髒窩」,於是把紙門重新裱好,然後離開。看到這種情景的我,受到很大的感動。

回顧本省人社會的現狀,和日本人競爭期間,道義心之高並不輸日本人,但一旦這種競爭對象消失時,就會不能自動去行動,使道義慢慢崩潰,這是十分遺憾的事。

  ~~吳濁流《無花果》


據聞日治時期台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描述當時台灣人的個性:「貪錢、怕死、大頭病」。其中大頭病意指好名、愛面子、自以為是。其實這種劣根性人皆有之,華人莫不如此,因此荀子才會這麼重視教育。

經過50年日本統治(1895-1945),一方面台灣受到現代生活教育,一方面就如吳濁流所說的不服輸,因此1945年當時的台灣人生活素養之高,恐非中國人所能望其項背。可想而知,就如同當蠻族來到禮義之邦,文化的衝突是一定有的;更糟糕的是,當蠻族統治禮義之邦,那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等到1945年中國政府接管台灣,在十分之一的落後的外省人的統治下,自然日趨下流。60年來,制度被破壞、惡習漸漸養成,就發生吳濁流所言的,50年所建立的道義就慢慢崩潰了。

在1945年短短幾年內,吳濁流就看到一個現代化社會的崩潰,何況經過60年的洗腦與破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