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蒐尋幾個網路書局,比較哪一個便宜、書較多、拿書方便。然後又在網路上尋找藏書網站,有什麼方法可以記錄藏書、分享心得。忙碌了一陣子,就想到當學生時,到處逛書店的趣事,因此順便記錄下來。
1
重慶南路有一間「世界書局」,以前它的格局空盪盪地、陰森森的感覺,兩邊牆壁有書架,中間則是用桌子陳列,然後裡面幾張桌椅辦公、結帳,平常不會有人進來,我倒是常客,印象中還趁打折時買了一套資治通鑑,一套13本好像不到二千元。裡面顧店的不是小姐,而是四、五十歲的大嬸,不怎麼理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路過進去逛逛,反正那位大嬸也不怎理人,我看了一會,突然一位先生進來,我一眼就知道他是李敖,偷瞄他在看什麼書,他後來拿了一套日知錄去付帳。我等李敖走出門時,就問大嬸,「那是不是李敖?」「對啊,那是李敖,常來買書。」大嬸微笑著回答,這好像是我跟大嬸僅只一次的對談。事過幾年,有一次上台北,順便過去看看,已經全面改裝,大嬸也變小姐了,一樣不怎麼理人,不知最近如何?
2
師大那條路上往台大的方向,有一間「學生書局」,專賣文史晢類的書,如世界書局一般,工作人員大抵是大嬸、伯伯之類的,但由於接觸的都是師大、台大的文史教授,因此眼界相當高,除了大教授之外,是不跟狗說笑的;但因為書夠多,也是我常逛的書店。
說到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找著找著,在學生書局靠辦公室裡面的書架上,找到一本王嗚盛的「十七史商榷」,正暗自得意時,背後突然以濃濃的外省腔傳來一句「唉!中國沒人才了,現在的年輕人都只會學美國那一套。」
這故事在此暫停一下,我先跟各位描寫我的樣子,我當時留著一頭長髮、穿皮衣、馬靴,摩陀車是Honda「豪爽」停在門外;在當時男生留長髮的不多,在台北坐公車時有人以為我是女的,鄉下的鄰居以為我是瘋子,我老爸甚至氣得要跟我斷絕父子關係呢!因此我一聽就知道是在講我。
回到故事,我拿起書,回頭時趁機瞧一眼是何方神聖,原來是一位老北北,穿著西裝、剪了一頭油油的西裝頭,翹著二郎腿坐在辦公椅上看報紙。我沒有理他,就直接拿著書去櫃台,但是心裡直OS「中國古代都是蓄長髮,只有南蠻才剪短髮,你看看自己穿西裝、剪西裝頭,不才是學美國人那一套?我雖然不是人才,但努力找古書來看,我手中這本王嗚盛的十七史商榷,你搞不好連聽都沒聽過,就只會在坐在那裡看報紙,還敢說我。」就這樣默默去付錢,但其實蠻受傷的。
對學生書局的第二個印象,就是一進門右手邊有一排書架,其中第一欄最上方有一本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史記我已有三個版本,這一本原本就想收藏,但不知為何每次都告訴它說,我下次再將你買下來好了。就這樣,最後我始終沒有得到這本書,不知它此刻還在不在那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