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6, 2017

表達力(稿)

有時候心中產生某種念頭,但腦中卻很難使用較完善的用字遣詞來呈現。這是源於缺乏足夠的訓練與學習,沒有足夠的詞彙、文句組成段落,以至於難以適當地、充分地表達心中所想。

基礎語文教育應能讓個人得以充分表達、確實頃聽,並讓人與人之間得以溝通。中高等教育才依個別需求訓練其語文能力。但是台灣的語文教育依然是漢族沙文主義的填鴨教育,一味灌輸古文,對於頃聽、表達與溝通毫無助益。

國民基礎教育的根本在於平等,而不是利用語文形塑階級高下、文明野蠻之分。好的語文教育,人人都能訴其所思,可以平鋪直敘,可以用流行樂唱出來,可以用新詩表達,若您個人有所好,也可以用古文、詩詞來創作。唐詩比新詩高級嗎?新詩比流行樂高級嗎?可以打動人心的才是好的表現內容,無論是何種表現媒材。

國民黨帶來台灣的教育方式,跳不出科舉,就是利用封建時代的文言文來維持特權。需要講幾句來顯現貴賤,某人喜用對偶就是這種心態。近60年國文教育的結果,只會背誦床前明日光,日常對話卻雞同鴨講,聽不懂對方在講什麼,也無法好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無法跟人溝通,既使會背幾首唐詩宋詞,何異於啞巴?

胡適為什麼推動白話文運動,我手寫我口,人人就能儘情表達、良好地溝通,這才是以民為本的社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