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協會陳雲林先生自11月3日起訪台五天,在這段行程裡,PRC、KMT、DPP三方進行較量,整體而言,無疑以PRC為最大贏家,以馬英九先生為首的KMT有勝有負,而以蔡英文為首的DPP則是最大輸家。但受傷害最嚴重的,當屬台灣的居民。
陳雲林訪台的主要目的是與海基會簽署四項協議,其次則是就近觀察KMT的實力,包括目前KMT掌控台灣、以及與PRC交手的能力。兩會互動簽署包括空運、海運、食品安全與郵政等四大協議,以及一場金融論壇,成功將台澎金馬納入中國CEPA的運作軌道,在四項協議如期執行之後,可望在政治與經濟上將台澎金馬納入大中國圈底下,台灣正式香港化。
KMT對台灣的掌控,確實如國共交流時所設想的方向去走。如今KMT重新與舊有國家機器接軌(plug-in),包括原有的軍、公、教體系,以及警、檢、司法等體系,而在立法院也成為絕對多數,在媒體則依然掌控主要發言權,更重要的是,假如KMT重新在台灣成為一黨專政,則這個一黨專政是透過法定選舉程序產生的,與之前兩蔣集權比起來,KMT讓台灣成為合法的集權國家,台灣正式新加坡化。
但KMT未能完全壓制抗議民眾,顯現馬英九指揮國家機器的無能,也讓部分台灣民眾對馬政權產生更多疑慮。國家暴力,「理性」的人民不會怪罪中國,而會究責馬英九背離民主、背離台灣,這是KMT負分的地方。陳雲林成功擴大KMT與台灣民主之間的矛盾,讓KMT贏卻又不能贏太多。看來,接下來KMT仍需專注在對內掌控,包括持續弱化最大反對黨DPP,卸除DPP的動員能力與募款能力,持續將台灣居民弱智化,因此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有餘力與PRC交手。當然,我們目前仍難以瞭解國共雙方到底進行了哪些交易,交易到什麼程度。
陳雲林的易外收獲,或許是發現DPP竟然衰弱到這種程度。由於阿扁等幾位黨員被指控洗錢、貪腐,以及媒體、政論的推波助瀾,人民對DPP的信任度已經降到最低點,人們急於與其切割,不太可能動員大量人力,也不太可能募集到足夠的資金。這幾天DPP的行動,也曝露出小英這位空降黨主席對黨內多方勢力的控制十分有限,在目前DPP急需重新組織群眾運動的當兒,小英可能來不及熟悉航海術,就被失控爭食的船員及迎面而來的風暴給淹沒了。這幾天,暴力黨、暴力小英的頭銜,給DPP再次痛擊,雖未KO,也差不多躺在地板倒數了。
PRC與KMT將會關注的是,殘餘的台灣本土散兵游勇,究竟尚有多少殺傷力?在DPP執政的八年裡,由於DPP與社運以往的戰友關係,雙方互有忍讓,而舊的社運與街頭運動也在這八年的溫室裡養尊處優,很難有行動力。這次陳雲林訪台,正是DPP及社運重新操兵的機會,DPP顯然沒有好好掌握。但新一波的群眾公民力量則在蘊釀當中,我們也看到年輕人不僅擁有深厚的台獨理論,且具備創新手法、熟悉新式技術,也能夠直接向國際發聲。至於學生靜坐,可能不是太大問題,只要在適當時機,當學生飢寒交迫到某種程度,社會觀感也開始同情學生,馬先生再親自現身給個交代就罷了。
對台灣居民的傷害是,台灣不可能再進步了。推測聰明的馬先生將會採用「亞洲價值」這類「李光耀論述」來統治台灣,在這半年讓台灣經濟降到最低點,由於台灣基本面不錯,因此若大環境不持續惡化,台灣經濟應該會在八年中持續復甦,而經濟成長將會獎勵執政黨;人民只要專注在經濟,基本上不會希望有任何可能危及經濟的狀況發生。
多作多錯,集權政府除了搞經濟餵好百姓,不會作太多其他可能讓民眾胡思亂想的東西。由於十年來台灣居民見證許多初步的選舉與言論等民主自由,只要KMT維持現狀,緩慢勒緊,人民不太可能接受憤世忌俗者「台灣缺乏自由民主人權」那種說法。
時間站在中國及KMT這一邊,對KMT而言,這應該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時光了。
(以上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應是天意)
延伸閱讀:
Island Republic:必須保衛台灣人的生活方式(2008.11.06)
雲程:初評四大協議(2008.11.07)
雲程:來去陳雲林(2008.11.08)
A Political Animal:台灣會恢復一黨制嗎?(2008.11.09)
曾韋禎:白痴、黑心政府(2008.11.17);(雲程轉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