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7, 2008

常民所認知的共有財

一早起床,到陽台上呼吸新鮮空氣,並學習蔣介石眺目遠望,不經意發現,對面的山坡竟然有人在走動,似乎忙著裁種什麼。用相機將這幅景相拍下來,以印象畫派的眼光來欣賞,才發現平常都沒注意到,原來這面山坡已經被耕作(開發)了一大半,將自然林換成了竹林。


其實,我散步的時候就發現,那地區的山坡蠻多種植竹林,心裡不太明白,為何不種果樹?難道竹子的產植比較高?或者有其租稅、耕作成本等其他問題?我片面的想法裡,種竹子的好處是:1)竹子本身是建材;2)有竹筍可當食物,加上今天的經驗,難道種竹子,是因為3)讓環境看不出來被耕種(開發)了。若上述1及2是屬於經濟與生產的問題,則第3可能就比較屬於社會層面的問題了。

最近看到徐美玲教授的一篇文章〈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地區之土地利用潛力分析─邊坡穩定與淤砂生產的觀點〉,裡面講到:就坡度而言,以45到60度的山坡地發生崩塌地的機率最大;當林地轉成農墾地與竹林地時,邊坡穩定變動最為劇烈,其中由針業林或闊葉林轉成竹林者,其穩定邊坡的面積比率自75%降至50%;由針闊葉混合林轉成竹林地者,自75%降至25%。

常民對共有財的認知,是佔便宜、不用白不用的想法吧,但是其行為不僅危及環境生態,也可能影響到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再舉一個例子,可表現常民們對共有財的看法:路旁的狹小空地,大約2-3坪左右,也可以進行精耕細作。英日等國能夠推動國民環境信託,不僅是法制健全、有組織團體在促成,重要的是,其國民對共有財或公共財的認知,一定跟我們不一樣。

Sunday, January 13, 2008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試談競爭

自由經濟學者吳惠林,談到市場競爭,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競爭並非鬥爭,而是「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最有利的長處,讓擁有的有限資源作最有效率發揮」。他並舉1998年美國職棒馬奎爾與索沙的全壘打競賽為例,「當馬奎爾率先打破馬里斯障礙且刷新全壘打紀錄時,在致謝詞中特別感謝其對手索沙,原因是由於索沙的參與競爭,讓馬奎爾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就在彼此砥礪的過程中,潛藏在體內的能力被逼了出來,最後才能突破自己的極限」。也就是說,競爭並非殲滅對手的零和遊戲,而是共同去完成更高層次的東西。

在台灣,以政治選舉最能體現何謂「競爭」。同樣在1998年,陳水扁企圖與馬英九競選台北市長,卻以70%高支持率連任失敗,他當時的敗選感言便合乎上述的良性競爭與運動家精神。
民主政治的精神和道理,就是由人民來作決定。台北市長的選舉如此,國家前途的選擇也是如此。今天台北市民已經透過投票作
了決定,我誠摯地希望所有人,共同接受和尊重這項決定......在這裡我要恭賀和祝福剛當選的馬英九先生,希望他不辜負市民的期望,把市政建設帶向更卓越的方向......選舉已經落幕,讓我們盡快地恢復平靜,在這個城市不同的角落、不同的崗位,繼續為這個偉大城市的進步一起努力!


2006年謝長廷與郝龍斌競選台北市長,謝長廷的落選感言有相同的味道:
選舉是民主制度,現在票開完了,我接受這樣的結果......這次選舉,我求仁得仁,選舉開始時我就講過要「承擔責任走長路」,感謝大家到這裡,相信未來還能夠在不同的地方繼續支持台灣的進步,繼續支持台灣的主體價值,繼續為這塊土地奮鬥,為台灣的愛不會因為一場選舉就變化。抱歉!謝謝大家!


我們同樣可以舉出相反的情況,例如2000年總統大選,連戰及宋楚瑜雙雙落敗,結果是群眾包圍國民黨中央黨部,逼迫黨主席李登輝下台,接著在核四事件發動擺免新上任之陳水扁總統,並以國會優勢,讓國政停擺。接著是2004年總統大選,連戰與宋楚瑜挑戰陳水扁失敗,一聲「這是不公平的選舉!」挑動群眾進駐凱達格蘭大道,上演耍賴戲碼。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政治競爭,已經不是「選舉那一刻」的競爭,而是「從這次選舉到下次選舉」的競爭。講明白點,這是總體戰的競爭,只能直到一方把另一方徹底打跨的競爭。若說陳水扁、謝長廷的競爭是一種「社會性的競爭」,則連戰與宋楚瑜的競爭便是一種「生存的競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台大社會學系李明璁教授曾有一篇文章:美麗的失敗者(2006.10.9),裡面也談到1998年陳水扁的敗選感言,他當時的指導教授在聽完之後,認為「Mr. Chen is like a "beautiful loser"」。這篇發表在紅衫軍天下圍改前夕的文章,究竟想表達什麼?那是因為李教授還不明白這已經是一場總體性的生存戰爭。紅衫軍只是2004年那一句「這是不公平的選舉!」的延續,而陳水扁身上僅存的運動家精神,也終於忍不住要「不甘願」就此非戰之罪而退讓。因此我們必需問的是:為何良性的「社會性競爭」會淪落成惡性的「生存性競爭」?可惜的是,沒有人珍惜「社會性競爭」的可貴,也沒有人警告「生存性競爭」的可怕。

Tuesday, January 01, 2008

恐懼如影隨形

坐上巴士,隨著巴士遊走,也不知走到哪裡,剛好看到路旁有一攤賣麻油麵線,於是下車走過去試吃。味道不差,倒是忙裡忙外的女孩子清秀怡人,有機會再來瞧瞧她吧!

店裡播放年代新聞,有一則新聞相當有趣。首先放映跨年活動,國民黨眾星雲集,包括蔡依林、五月天、藍心湄、何篤霖等,當然政治人物是少不了,以馬英九、郝龍斌為主。接下來則播放民進黨在高雄的場次,實在天壤之別,有如天氣一般嚴寒地冷場。年代新聞的報導,可能是要藉著藝人的出場作風向球,以表示今年大選鐵定是馬英九會當選。我認為台灣人的選舉,看起來就像是觀賞球賽,有人忠心為自己支持的球隊加油,有人則用選票押賭;因此媒體拋出的風向球,可能會影響部份籤賭的選民吧。

其實,年代的這則新聞報導,卻不經意表現出一般人對國民黨及民進黨的觀感。撇開原本就有立場的藝人不講,即使是不願介入政治紛爭的藝人,他能在這股亂流中安身立命嗎?也就是從藝人們必需表明立場這件事,正可看出國民黨及民進黨是如何對待異己,也看出兩黨的民主素質。

據趙少康的說法,一旦讓陳水扁掌權,則外省人都將被扔到台灣海峽。事實證明,陳水扁擔任總統這八年,不僅沒有異己被假借名目進行秋後算帳,反而陳水扁一家人被媒體進行污名化,陳水扁個人信用破產,甚至連帶整個民進黨竟被國民黨-這個以「貪腐」聞名於世的政黨祭以貪腐的指控,何況陳水扁初就任就因核四案險被擺免,任內不知經歷多少擺免案,再加上、倒扁、紅衫軍等運動,陳水扁可能會是台灣普選以來最可憐的總統。對藝人來說,歌星張惠妹開春一首國歌,幾乎斷送掉中國市場,以及她在台灣的大好前途(不要忘記,據說張惠妹是張小燕相中要提拔的藝人,而張小燕正是在倒扁運動中進行藝人政治立場清算的靈魂人物)

反觀國民黨,即使在野,仍然掌控著大部份媒體,就有如下野的蔣介石,依然可以跳過李宗仁總統,徑自搬走南京中央銀行的黃金與珠寶。在這八年,膽敢表明支持台灣或支持民進黨者,不是演藝界大哥大、大姊大,例如余天、江霞;要不就是遠離核心,開創自己的一片天,例如林強、朱約信、閃靈。

對不支持國民黨,或者不願表明政治立場的藝人而言,害怕染綠與不怕染藍,正表現出對國民黨發自內心深處的恐懼。在民進黨執政時便需時時戒慎恐懼了,而況即將到來的國民黨執政。

東森新聞:101焰火秀 蔡依林、羅志祥精采壓軸 現場熱力戰勝低溫
聯合新聞網:怕染綠 3藝人拒與扁同台跨年
中國評論新聞網:拚選票 馬英九07年除夕夜未眠

其實藝人的身不由己只是冰山一角,還有許多人應該要認真看待自身的安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到鯨魚網或南方快報去看看,名單相當容易列。

對我來說,挑選政黨,最簡單的就是挑「不會讓我感到恐懼」的政黨,的確,趙少康之所以能成功地挑動省藉情結,也正緣於此。(說起來,我開始想要將部落格轉到blogspot了~雖然有人批評呂秀蓮、陳菊如何如何,但是在我看過台灣人權景美園區的展覽之後,對當時這兩位花樣年華的弱女子不禁要報以感佩之心,換作是我異地而處,大概只能如同待宰的豬仔一般懦弱而無助吧!)

延申閱讀

與媒體對抗:平平演藝人員 挺藍挺綠下場不一樣
年糕料理館:藍教執政的秋後算帳

後記

扁:卸任後將可去華府(聯合新聞網 2008.1.17):媒體問陳水扁,卸任後會不會想到處走走,會不會擔心中國的阻撓,陳總統笑稱「不會啊,楊甦棣處長告訴我,520卸任後就可以去華府。」

馬英九挺朱俊曉 「我幫你報仇」(聯合新聞網 2008.1.17):中國國民黨朱俊曉與民進黨余天競選立委落敗,馬英九到三重慰問,一見面就對朱俊曉說「我幫你報仇」,台北縣議會議長陳幸進、三重市長李乾龍向馬英九表示余天有黑白道幫助才贏的;馬英九表示,若余天陣營「黑松」確實恐嚇里長高群,則治安單位應該盡速查明。

國中老師 突遭解聘(自由時報2008.1.24)曾出面控告台北市長郝龍斌一綱一本政策,及被懷疑舉發其任職學校積欠測驗卷費用的中山國中教師蕭曉玲,突遭該校教評會解聘。